走近英雄,其实也是一次洗礼 返回列表页>>

青川是汶川地震中伤亡最惨重的地区之一,因为严重的山体滑坡等原因,本报通讯员夏晓军等人直到 2008年5月28日才有机会随着分公司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前往青川县城,采访奋战在抗震救灾最前沿的救人英雄姚国育。此行的所见所闻,令大家难以忘怀——

行进在通往青川的公路上

去青川的这一路上,我们见到了全国各地赶往当地的军用指挥车、防化车、运输货车、自愿者车队,甚至还有难得一见的特种车辆。五颜六色的车辆排起了长龙,一眼望不到尽头。

3个多小时后,我们的车队抵达距青川县城约70公里的金子山。济南军区猛虎师抗震防疫消毒点的6名防疫人员,正戴着大口罩严阵以待,所有进出灾区的车辆,都必须靠边接受全方位的消毒。

进入青川,沿途惨状令人震撼

车队过了金子山关口后,便进入青川县境内,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比绵竹、江油救灾现场更为残酷的场面。一路上满目疮痍,几乎所有建筑物都被震裂,断垣残壁随处可见,道路扭曲变形,几吨乃至数十吨重的巨石横亘在道路两侧。山坡上树木歪斜,怪石突兀,不时有碎石滚落,掉入山下的水里,发出鞭炮般的响声,一刻不停。

防范疫情,消毒,消毒,再消毒

我们在险峻的山路上又行进了2个多小时,车队终于停靠在青川县城口的接待站。第四军医大学卫生防疫队人员举起消毒喷抢,将车身喷了个遍,然后朝我们每个人的腿脚和车厢地面进行喷洒,这才放行。实际上,我们这一路已多次受到消毒水的“洗礼”。

徒步入城,扑鼻而来的消毒水味

由于道路不畅,我们只能徒步走进青川县城,放眼望去,道路两旁尽是各军兵种安营扎寨的救援部队。前段时日弥漫在空气中的腐臭味已经没有了,扑鼻而来的是浓烈的消毒水味,连空气都是湿润粘稠的,直往毛孔里钻。

心理专家提示关怀意识

在进入青川前,我们特地询问了心理专家,了解到在地震灾害中,救援者在见到尸横遍野的惨烈场面,特别是有时候面对需要被救对象却没有办法救他时,救援者本身会有很深的负疚感。如果反复让他回忆当时的情形,救援者内心会经历情绪波动。所以专家特别提醒我们,在灾区采访要有关怀意识。

初见姚国育,他依然忙碌着

我们一行以急行军的速度走了20余分钟,终于找到了在产险临时办公点帐篷内忙碌的姚国育。他的脸被晒得发黑,剃着光头,帐篷里闷热异常,他大汗淋漓。

与我们握手打招呼后,姚国育就忙着指挥前来帮助搭建新帐篷的沈阳军区201医院的解放军战士们。此时,还不断有客户打电话来咨询保险事宜,他都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,实在忙不过来了,就请我们帮忙接待,回答客户提问。 

举起司旗,太保和客户在一起

搭建完新帐篷已是午后,大家一起吃方便面时,姚国育告诉我们,震后他和儿子一直吃方便面,还没有吃过肉呢。这时我们就提议,把他和家人接到成都去,等情况稳定了再回来。他却对我们说:“走很容易,但我怎么向父老乡亲们交待?怎么向客户交待?客户出险后找不到我们,公司的信誉受影响怎么办?更何况,现在青川所有保险公司都恢复营业了,我更不能走啊!”

说话间,他突然激动地走出帐篷,举起印有太保logo的司旗对我们说:在青川,我要把抗震救灾保险服务大旗高高举起!

 

创办帐篷保险,为民排忧解难

灾难发生后,姚国育没有被困难吓倒,他强忍着家里房屋及财产全毁的悲痛,带着对亲人的牵挂和歉疚,舍小家顾大家,义无反顾地投身抗震救灾第一线。

白天,姚国育一面积极协助政府做好对灾民的安抚工作,一面走街串巷、走村入户宣传保险知识,开展重建工作。晚上则窝在四面透风的简易抗震棚里坚持值班,平均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,几天来没睡上一夜好觉,没吃上一顿饱饭,正常的工作、生活秩序被完全打乱。但他没有临阵退却,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太保人大爱无边、无私奉献的精神。他说:“我们是受灾者,但我们更是志愿者和建设者!”

在他的推动下,太保产险是青川县城开办帐篷保险最早的单位之一,此举大大方便了客户,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。

 

低调助养孤老,大爱满腔真英雄

姚国育在抢救出30余名被困群众的同时,还将目光投向了一位孤老。

一天,姚国育在公司临时办公点附近看见一个老人在哭泣,一问才知,老人名叫陈登余,今年81岁,家住曲河乡大岩村, 在地震中除老人幸免于难外,一家8口人全部遇难。老人徒步到县城投靠亲戚,但一直没有找到。

姚国育得知此事后,当即将老人接到自己暂住的帐篷里,并将公司调拨给他的棉被等生活用品全部给了老人,还递上200元钱,尽全力帮助老人解决日常生活问题。他每天一有空就与老人聊天,抚平因地震而带来的心灵创伤。因为担心自己工作忙而疏忽老人,他便与青川县法制局局长杜振林商量,共同承担起老人的助养工作。

姚国育说:“尊重老人,帮助无家可归的老人,是太保人应尽的义务,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所在。谁没有父母,谁不会老?我要尽一切所能,用真爱行动,为家乡人民尽一份责任。”